湖南韶山,一座呈“凹”字形的房屋坐落在上屋场,门匾上书几个大字“毛泽东同志故居”。
这里是毛主席的老家,曾祖父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,毛主席的祖父带着妻儿定居这里,此后毛家人对这里历经几十年的扩修和改建。
毛主席在那里出生,长大,从这里走出去,探寻救中国的道路,最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成功,建立了新中国。
这个老屋在毛主席父母去世,家中兄弟姐妹都响应号召,参与中国革命以后,就给毛家族人居住,后来被国民党没收,又继续租给当地居民居住。
湖南解放后,旧居由县人民政府接管,毛主席的族叔负责管理和接待来访客人。当时,故居就只有几间房子,没有毛主席家人的照片,也没有任何旧物,大门上没有门匾。
那时候,已经每天有人过来参观,有人提议要给故居加个门匾,但是上面写什么呢?
大家商议一番,决定写上“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”,这个门匾很快挂上,这个门匾表达着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。
后来,毛主席知道这件事,说用“伟大”二字不妥,这个词不能随便用。在他的提议下,门匾上的字换成“毛泽东同志故居”。
人民群众尊毛主席为伟大领袖,毛主席自己始终觉得自己是广大人民的一员,是党的一名同志,更换的门匾向人民展示毛主席的虚怀若谷。
时间来到1961年,刘少奇和夫人在广州参加完中央会议,归途刚好经过湖南,决定到家乡附近进行调查研究,顺便看看农村的发展变化。
刘少奇并没有直接回到自己的家乡炭子冲,先到了相隔十多里的另外一个生产队,在这里开会,沿途考察,倾听农民的心声,接待乡民,了解他们的问题,能解决的都当场解决。
他们在这里待了6天,然后启程前往韶山冲,第二天清晨,刘少奇和夫人早上散步,也来到毛主席旧居门前。
负责接待的人员飞快地跑出来迎接,刘少奇微笑着和他们一一握手,很快他看着“毛泽东同志故居”这几个字沉思起来,不发一言。
看了一会儿,刘少奇指着门匾问:“知道这个门匾是谁提议写的吗?”
其中一个工作人员摇摇头,他确实不知道,另一个人知道一点,但是并不特别确切,所以也答不上来。
刘少奇轻声说:“这个“故”字有‘过去’和‘去世’两种意思,我们的毛主席身体很健康,所以这个故应该改为‘旧’更合适。”
这段话刚说完,工作人员就吃了一惊,过去十几年里,有那么多领导看过这块门匾,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过这个问题。
毛主席也曾回来,看到过这几个字,也没有说什么,听说这几个字还是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赞同过的,谁知道还有这个问题?
刘少奇提出这个问题,工作人员当即把问题详细记录下来,并向上级汇报。
湖南省委办公厅不久后下文,同意将门匾改为“毛泽东同志旧居”,后来由郭沫若重新题写门匾,一直沿用到1983年。
如今,挂在韶山冲的“毛泽东同志故居”这块门匾,则是邓公在1983年题写。
从1949年到如今,韶山“毛泽东同志故居”每年接待游客成千上万,大家徇着毛主席的生长轨迹,探寻那些历史书中的故事,感受毛主席伟大的人格魅力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